文章来源:环球科学微信公众号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理论是现代物理的基石。它们均诞生于20世纪的前30年,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但遗憾的是,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仍然不能融洽相处。因此,建立量子引力理论,把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统一在一个理论框架内,是物理学家的一直以来的梦想。 霍金辐射或许能为理解量子引力提供启发。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物质落入黑洞是只进不出的单向旅程,甚至连光也不能逃脱。1974年,霍金将量子力学应用到黑洞视界附近,提出假说:黑洞也会释放辐射,这就是著名的霍金辐射。 由于量子效应,真空会不断产生虚粒子对,这些虚粒子对一般很快湮灭消失。但在黑洞视界附近存在特殊情况:其中一个粒子可能落入黑洞,而另一个侥幸逃脱。对视界外的观察者来说,黑洞在发出霍金辐射。 验证霍金辐射必将大大加深物理学家对于时空本性的理解。“如果霍金辐射被观察到,我认为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霍金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员张双南这样告诉《环球科学》。 追寻微弱的辐射 寻找霍金辐射的证据是黑洞研究长久以来的一个课题。然而,运用天体物理的方法直接观测霍金辐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根据霍金理论,霍金辐射与黑洞质量成反比。一个太阳质量的黑洞,所释放的霍金辐射的温度低于千分之一开尔文,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约为3开尔文。所以霍金辐射会湮没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光辉”之中。实现观测比在白天看星星还要困难。 不过,宇宙形成之初可能留下了微型黑洞,它们的霍金辐射温度高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如果这些微型黑洞的质量在1015克量级以上,它们今天仍有可能存在于银河系附近。这些黑洞通过霍金辐射在最后一刻可能产生伽玛射线爆发,或许能被伽玛射线探测器观测到。但这些黑洞非常小,只能产生极少的霍金辐射,同样难以观测。 目前,探测黑洞霍金辐射的所有尝试都没有给出肯定的结果。对于能否观察到霍金辐射,一些物理学家持悲观态度。或许宇宙大爆炸时没有产生这么多的微型黑洞,霍金的理论也可能存在问题。比如张双南和他的学生杨荣佳曾经发表修改霍金辐射的理论,提出黑洞的霍金辐射进行到最后也许不会产生伽玛射线爆发,而是形成稳定的粒子,而这种粒子则可能就是暗物质。如果真的是这样,就无法观测到天体物理黑洞的霍金辐射了。 2016年8月,《自然-物理学》(nature physics)上的一篇论文引发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媒体也进行了大量报道。论文的唯一作者、以色列理工学院物理教授 Jeff Steinhauer 称,他从实验室一个由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创造的“声学黑洞”中观察到了霍金辐射。 然而事情很快出现转折。以色列威兹曼科学院教授 Ulf Leonhardt 在 arXiv 上发表论文质疑 Steinhauer 的结果。他向《环球科学》表示,Steinhauer 虽然曾在实验上取得过很大成就,但这次的实验不足以证明他观察到了霍金辐射。Leonhardt 已经他的将论文投至《自然-物理学》。那么 Steinhauer 到底观察到霍金辐射了吗? 类比思想开启新的领域 探索未知的道路总是充满荆棘,而一些物理学家另辟蹊径,运用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方法——类比,试图从类似的现象中寻找启发。研究基础物理,除了利用超级对撞机、大型望远镜,也可以在小小的实验室中进行。 William Unruh 是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物理教授,曾提出“Unruh 效应”。他对《环球科学》回忆起“声学黑洞”思想的形成。1972年,现代宇宙学之父、霍金的导师 Denis Sciama 邀请 Unruh 到牛津大学做了关于黑洞的学术讨论会,Unruh 使用了更加直观的方法描述黑洞,利用声音的类比描述黑洞。后来在教授流体力学课程时,他再一次想到这个类比,于是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发现结果远比他想象的更好。 Unruh 对《环球科学》解释说,我们可以将黑洞想象成一个瀑布,瀑布的小鱼可以代表声速。当水的流速超过小鱼逆流游动的速度,小鱼最终会落入瀑布中,类似物质落入黑洞中。 1981年,Unruh 发表论文,进一步提出运动流体中的声波可以类比弯曲时空中的光子。这个“声音视界”在很多方面都类似黑洞对光的视界,而且描述这两种现象的数学几乎是一样的,只不过描述对象一个是声一个是光(或者其他量子场)。 在天体物理的黑洞中,光线无法逃脱;而在声学黑洞中,声音无法逃脱。掉进声学黑洞会发生什么?那就是无论你怎么大声呼救,外边的人都听不到你。声学黑洞就像个不会说话的“哑巴”,所以也被称作“哑洞”(dumb hole)。 Unruh 的论文在许多年内都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大约十年后,马里兰大学学院市分校的Ted Jacobson 根据 Unruh 的类比思想发表了一篇关于跨普朗克尺度物理(trans-Planckian)文章,Unruh 的开创性论文由此收获大量引用,使得一个领域蓬勃发展起来,这个领域就是模拟引力(analogue gravity)。 霍金辐射的普适性 模拟引力是在非时空背景(主要在凝聚态系统)中研究广义相对论以及量子引力的方法。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物理学家已经尝试在各种各样的系统中模拟引力,包括水波、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光学系统、极化激元(polariton)等。而 Steinhauer 也并不是第一个声称利用模拟系统观察到霍金辐射的人。Silke Weinfurtner、Daniele Faccio 等人也曾报告观察到霍金辐射。 Germain Rousseaux 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的科学家。他和同事最早进行了水波模拟引力的实验。水中的声速大概是1500m/s,如果用这个声波模拟视界,就需要水流的速度超过水中的声速。这会大大增加实验的难度,而且可能产生激波破坏模拟过程。研究者在流动的水中设置障碍物,并对表面波进行调节,在表面波速度等于水流速度的地方,相当于黑洞视界的模拟。水波实验看似简单,但也并非易事。霍金辐射是线性过程,但水中存在诸如湍流等非线性因素,都会大大干扰实验的结果。设计水中的障碍物也是一个难点。 Rousseaux 告诉《环球科学》:“水波的实验在不断改进。2008年的时候,我和同事在尼斯第一次尝试用水波模拟黑洞,观察到霍金辐射的迹象。但实验存在缺点,一些现象没有得到充分理解,我们未能得出决定性的结论。2011年,Weinfurtner 和 Unruh 在温哥华改进了我们的实验,发现了新的现象,但结果存在一定争议。2016年,我们在普瓦捷对实验又做了改进,观察到新的霍金辐射迹象,结果发表在了今年9月份的《物理评论快报》(PRL)上。” Silke Weinfurtner 是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物理学家,她从事引力理论和实验工作,也曾和 Unruh 合作过文章。她仍在继续改进水波的实验,希望今年能发表新的实验结果。Weinfurtner 说,“水波实验不能模拟出视界的所有特征,但可以模拟黑洞周围的微小激发。我们已经在各种各样的媒介中观察到霍金辐射的迹象,这显示出霍金辐射的普适性(universal)。描述霍金辐射并不需要完整的量子引力理论。” 水波实验在模拟引力中也存在一定局限。比如水波不能模拟粒子对的量子纠缠,因此不能探索量子霍金辐射。“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