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 《中国经济大讲堂》)国际知名期刊《柳叶刀》研究显示,1990年至2015年的25年间,我国医疗质量进步幅度位居全球第3位。医疗领域有哪些前沿科技值得期待?在《中国经济大讲堂》演讲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詹启敏介绍了目前在医学方面发展较快的一个领域——精准医学。他指出,我们现在有手段、有条件也有能力完成对病患量身定制的医疗,精准医学的发展也正在改变目前的医疗模式。 1月4日22:00,CCTV-2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经济大讲堂》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詹启敏为您深度解读《科技创新如何助力健康中国?》 嘉宾简介 詹启敏,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国家健康保障科技工程专家组组长。他当过农民、民办教师,也进过工厂,恢复高考后,他机缘巧合选择了医学专业,从此走上了救死扶伤之路。2002年,在美国留学和工作生活17年的詹启敏毅然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投身到祖国的医学发展。他长期致力于肿瘤分子生物学和肿瘤转化医学研究,积极推动医学科技创新,在国际上率先发现和系统揭示了细胞周期监测点关键蛋白的作用和机制。近年来,在基因组水平全面系统地揭示了食管癌的遗传突变背景,为了解食管癌的发病机理、确定研发临床治疗的药物靶点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多年来,他在繁忙的科研、诊疗和教学之余,坚持每年率领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的同仁去老少边穷地区义诊开展健康扶贫,与当地建立长期定点帮扶合作机制,为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的均衡发展积极努力。 精准医学是一个目前发展得比较快的领域。因为我们现在有手段、有条件也有能力来完成量身定制的医疗,对每个人发病的风险可以进行评估,对病人生了病之后用什么药物比较敏感、比较有效,可以进行比较准确的把握,这就叫精准医学。 精准医学的发展也正在改变目前的医疗模式。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 我们生活在同一环境,有相同生活方式的人,患病的风险不一样。今天坐在现场的观众,给我肉眼的感观都很健康。但实际上比较客观讲的话,每个人的遗传背景、体内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在同一个环境、同样的生活方式很健康,即使接触某种致病因素仍然不患病。我经常会作控烟的宣传,在宣传的时候也有朋友会举一个特殊的例子,他问我说,为什么张学良又抽烟又喝酒活到103岁?有些人抽一辈子烟、喝一辈子酒都没有重大的伤害,但有些人过量地饮酒就可能会导致肝癌,导致肝硬化或者食管癌呢?我告诉他,抽烟可能跟慢阻肺跟肺癌相关,这从流行病学的角度已经被证实的,但每个人的风险是不一样的。 还有一个大家也比较熟悉,女同志比较关注的叫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HPV(人乳头瘤病毒)已经被证明可能跟宫颈癌相关,但是并不是每个感染了HPV(人乳头瘤病毒)病毒的人都会得宫颈癌。从我们拿到的数据来看,80%多的人感染的话,里边可能只有百分之零点几的人会得宫颈癌,这部分人就属于风险比较高的。这样的话我们就要进行预防,就叫精准预防。 拿北医三院的一个案例为例。河北有一对年轻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生下来的时候没有发现什么问题,看上去像是健康地成长,但在5岁左右突然停止长个儿,智力发育也出现障碍。更为突出的是,这个5岁多的孩子她的脸相逐步地、快速地成为一个老人的面容,变成了一个老太太。这是一种罕见病,叫早衰症。这是在她的基因当中发生了一个突变,变异导致了这种疾病。这个病在目前来讲,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这家人希望给这个女孩生个弟弟,父母希望这个孩子长大之后,她的弟弟可以照顾她,这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是又担心如果再生一个孩子,还是早衰症怎么办?那不变成更大的负担吗?这个时候他们找到了我们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专家,三院生殖医学中心的专家和北京大学搞单细胞测序分析的专家在一起做了一个方案,对他们进行人工辅助生殖的手段,把他们所有可以检测的胚胎,用分子诊断技术,主要是单细胞测序,在十几个里边找到一个健康的胚胎,然后怀孕生育,一个男孩就这样健康地产生了。现在已经好几年过去了,这个小孩一直都很正常。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