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的出现,再次将蝙蝠重新拉回人们关注的焦点。有很多疑问,为什么堪称“病毒库”的蝙蝠自己携带了如此多的病毒,自己不发病呢? 今日,中国科院之声对此进行了科普。据悉,目前在蝙蝠身上成功分离的病毒至少有上百种。蝙蝠自己也会得病,只不过它们与人类沟通很少,有没有不适、死亡,人类并不是很清楚。 此外,蝙蝠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小规模的损失不为人知。比如狂犬病毒会让蝙蝠发疯,塔卡里伯病毒曾经对蝙蝠造成重创。 但总体而言,蝙蝠因为感染病毒而得病的事情确实不太常见,比如在人类中引起大规模流行甚至致死的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SARS病毒等等,当初在蝙蝠身上没有显露出这么恐怖的一面。 据了解,蝙蝠主要有高体温和特殊的免疫系统,来对抗、压制病毒。 作为目前唯一一种可以持续飞行的哺乳动物,蝙蝠的体温和鸟类相似,平时基本在38-41℃,相当于人类高烧的状态。高体温让蝙蝠的机体免疫代谢速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能够快速有效地响应细菌病毒入侵,将危险扼杀在初级阶段。而人类一般是受到感染时才决定开启免疫应答,会有延迟。 值得一提的是,蝙蝠体内的免疫应答活性,即使在最危险的时候也不会被过度激发。其免疫能力靶向性非常好,专门抵抗病毒,从不发生过度的应激自残行为。 而杀死人类患者的往往不是病毒,而是自身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为了清除这些顽固的病毒可能会反应过激,过度攻击自身细胞和器官,殃及到病毒感染少甚至尚未感染的部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除了超强的抗病毒能力外,有意思的是,蝙蝠还不容易得癌症。 此外,蝙蝠是群居性动物,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持续性高温也会促进病毒变异,多年下来,蝙蝠和病毒形成了共生关系,各取所需,互不伤害。 虽然携带很多病毒,蝙蝠本身却并无害,它们选择夜间出行,平时很难接触到人类,吃的东西也一般是植物和昆虫。而且可以促进生态平衡,比如捕捉蚊虫,控制昆虫的数量,也可以承担一部分传播花粉的职责。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