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据外媒报道,耶鲁大学医学院科学家发现,即使短暂的几个小时接触到常见空气污染中的超细颗粒物(UFP),也可能引发非致命性心脏病发作。 这项发表在《环境健康视角》杂志上的研究,被认为是首次利用每小时暴露的颗粒数量、颗粒长度和比表面积浓度对超细颗粒物接触和心脏病发作的影响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这项研究调查了2005年至2015年间超过5898名非致命性心脏病患者。将个体心脏病发作与心脏病发作时的空气污染超细颗粒物数据进行比较,并根据一系列额外因素进行调整,如长期的时间趋势、社会经济状况等。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最终证实了我们长期以来的想法,即空气污染中的微小颗粒物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脏病。由于超细颗粒物体积小,单位质量的比表面积大,能够穿透细胞进入血液系统,因此构成健康风险,在接触后的最初几个小时内,情况尤其如此。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