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15日起,央视财经新媒体推出十期系列访谈《别再伤害我:十种野生动物的告白》,每天晚上七点半在央视财经客户端播出带你了解、走进一种野生动物,听听他们的告白。 这一期节目我们请到了,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童贻刚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管理分会委员张伯驹,跟我们一起聊聊滥食野味带来的那些社会问题。 果子狸是攻击性几乎为零的动物果子狸是灵猫科花面狸属的动物,外形上最显著的特征,是面部一条白色的竖纹,从鼻端贯穿到额头,因此又称“花面狸”。它们的尾巴几乎与身体等长,因此平衡能力相当优秀,是攀爬的高手。饲养员根据饲养经验总结下来,果子狸这种动物的攻击性几乎为零。 时刻警惕病毒入侵 作为上一次非典的中间宿主,果子狸传播的病毒曾经在非典期间给很多人带来伤害。那时起,我们就呼吁禁食野味,保护野生动物,但到如今依然屡禁不绝,依然会有人捕杀果子狸牟取暴利,并满足口腹之欲,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从口开始把关,能够将禁食野味执行下去呢? 童贻刚院长在采访中表示:果子狸也是被SARS病毒感染的受害者,而不是这种病毒的自然宿主。在背负了“元凶”骂名14年后,终于在一群生活在云南昆明地区的中华菊头蝠体内,发现了一个包含所有人感染SARS病毒基因片段。虽然得到了平反,但果子狸身上也有上百种病毒,依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而食用果子狸得病的事情,已经被很多人抛于脑后,食用果子狸的风气依然盛行。而不仅仅是果子狸,大多野生动物身上都带有病毒,我们已知的病毒只是动物自身携带病毒的一小部分,所以食用野生动物存在被病毒传染的很大可能。 禁食野生动物 从源头控制消费 在食用野味的时候我们有什么误区?比如有些人认为野生动物被人工驯养繁殖就不算野生动物,或者认为只要高温消毒就不会有风险? 张伯驹认为:很多人在食用野味上有很多误区,认为通过高温烹饪就可以达到消毒杀菌的作用。即使是通过高温杀毒,仍存在一定的风险,甚至是穿戴野生动物皮毛制成的皮草、食用野生动物或者是将野生动物饲养为宠物,都有可能感染病毒。 《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按下快捷键 目前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法工作已经启动,此前的《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是不是已经给出了导向? 张伯驹表示:还有相当多的野生动物没有在这个里边被纳入进来。另外就是现有的法律,它的一些规定,对于野生动物的这种狩猎,贸易食用和其他的利用的口子开的特别大,有非常多的方式和理由可以进行这几项行动,以至于说没有办法去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控制,从而增加了公共卫生的风险,包括我们说到的行政许可证,农民的检疫以及市场监督部门的营业执照都是相当宽松的,所以这个方面就会存在很大的漏洞。 修法进行时 配套法律要跟上 国外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情况如何?他们要打击的重点或许不是食用,是捕猎?气候变化?有哪些国际经验可以参照? 张伯驹认为:其实在国外有相当多的国家,他们的野生动物的保护法律还是比较完善的。当然他们其实之前也是经历了一系列的这些问题,才逐渐的找到了这样的一些方式。比如说欧洲的一些国家,他们会更多的是基于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以及公共卫生安全的角度来进行立法;像美国其实它会把野生动物分为4个大的类别,就是狩猎物种、濒危或受威胁的物种、有害物,以及不属于这三个物种的叫非狩猎物种,然后分别根据等级和名录进行保护,它的这种整体的保护的体系和它的名录的体系是非常的完善和非常细致的。 这些我觉得都是值得我们的立法来进行借鉴的。 想看完整直播视频,请扫描图片上的二维码。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