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科技快报 科学资讯 查看内容

没信号如何导航?创业者的智慧:惯导引路可应对“非常规”场景,拒绝掉线!

2020-03-19 20:12:51 来自: 央视财经

有了导航之后,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即使身在他乡也犹如向导相伴,不用担心迷路。但在偏僻的山区、地下车库等偏远封闭的场所中,信号会受到干扰和遮挡,导航软件就容易“犯迷糊”,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如何让导航在没有网络信号的地方也保持“清醒”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李杨寰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 李杨寰是国防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博士,偶然的一次契机,他接触到了微惯性室内定位技术。毕业后他选择了留校,参与多个大型科研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和技术经验。十多年间,他和团队在国内首次完成了完整的微惯导人员定位算法和核心代码的构建。在此期间李杨寰发现,由于工程师的缺失,很多工程化环节难以在高校落地,因此,他作为联合创始人加入公司,提供可穿戴惯导模块和系统,将技术成果转化落地。

李杨寰团队研发的微惯性导航能让导航系统时刻保持“清醒”,通过微惯导模块跟运动信息和传感器相互作用,不需要外部无线信号,也能精准锁定位置和姿态。可穿戴产品的精度可达到千分之三,车载模块的精度可达到千分之二,每走过一公里的误差可以控制在2-3米以内,可以适用于各种气候。产品同时具备柔性融合框架算法,融合北斗、蓝牙、超宽带,通过外部无线信号校正微惯导积累误差。体积只有同类产品的1/4,大约两个指甲盖儿大小,方便内置穿戴。

在应用场景上,李杨寰优先选择了消防等救援人员的定位,他认为惯导技术在该领域居于刚需地位。以往,在火场的恶劣环境下,消防员进入火场后很容易失去视觉参考,造成迷路、眩晕,导致安全撤离几率低,消防员更多依赖于对讲机、安全绳、经验记忆、声光报警等。由于无法布设基站,对于WiFi、蓝牙、超宽带(UWB)这些传统的室内定位技术难以适应。除此之外,也有采用无线电搜索的方式,但是当室内场景大而复杂的时候,无线电有效作用距离有限,空旷条件可以搜索几百米的到了室内就变成几十米,但是借助惯导技术,就可实现自主定位,不受外部环境影响,对消防人员进行路线追踪和引导,还可以在遇到困难需要援助时,将遇险位置发送给队友,提供定位求救信息,减少伤亡情况。微惯性导航技术的延伸能力较强,除了应用消防领域外,还可在自动驾驶、智慧物流等领域释放价值。

2017年起,团队研发的定位产品正式对外销售,并于2019年初完成产品迭代,截至目前,人员定位惯导技术已间接服务于消防部队、航天科工、中国电子等多家企业,也为一些军事应用提供技术支撑。车载定位惯导产品也已获得国内多家自动驾驶企业的试用和集成,并间接服务于整车厂,为下一代自主国产车型的辅助驾驶升级助力。团队获得了3项国家发明专利和6项软件著作权。李杨寰希望,他们的技术,不仅要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迷路,更不能让生命在灾情中“迷失”,真正做到让科技指引方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周五22:00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创业英雄汇》!

本期编辑:邵冠豪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科技君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