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霾伏”“中国被(pī)霾”“沦陷在雾霾的地标”……这两天,想来是北方的朋友圈常态。重霾面积一路从16万平方公里扩大37万平方公里、62万平方公里,直至20日的92万平方公里,而在20日当天,根据环保部的数据,遥感监测数据显示灰霾面积为188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9.58%。面对今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范围广泛的雾霾天气,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今天召开会议,提出解决雾霾问题的对策,习近平指出,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要求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等工作,要求使用新能源减少污染。 不过,也有好消息,最新的气象预报显示,今天夜间,特别是从后半夜开始,受冷空气影响,中东部地区的大范围雾霾天气将自北向南逐渐减弱或消散。 21日夜间,辽宁、山西大部将减弱消散。22日,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地区、山东、河南将先后减弱消散,河北南部的部分地区将有轻度霾。 面对浓得化不开的雾霾,面对我国一些地区特别是北方发生持续大面积重污染天气,社会公众有许多疑惑:是不是京津冀本地没啥污染,都是给周围队友坑了?雾霾加重赖风电?北京雾霾原因究竟是什么?现在什么招都使了,仍然出现严重污染,治理方法是不是有问题?抗霾主要靠风?“煤改气”加剧了北京雾霾污染?治理空气污染为什么只拿机动车开刀? 20日,在环保部媒体的通报中,8位权威专家对上述七大疑问做出解读。 全国灰霾面积达188万平方公里 环境保护部今日最新通报,根据监测数据显示,12月20日,全国空气质量日均值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的城市共有90个(比19日减少了18个),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共54个(比19日减少了10个),占总数的60%。其中,全国达到严重污染的城市共42个(比19日减少了1个),京津冀及周边地区35个(比19日减少了2个),占总数的83%。石家庄市PM2.5日均值最高,达到614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北京市PM2.5日均浓度为37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12月20日,我国中东部出现大面积灰霾,遥感监测数据显示灰霾面积为188万平方公里,其中,重霾面积为92万平方公里,占灰霾面积比例的49%。截至12月21日15时,全国空气质量小时浓度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城市共50个,严重污染的城市共11个。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共40个城市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严重污染城市达到10个。 截至12月21日15时,北京、天津、石家庄等28个城市均维持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三门峡、驻马店、周口等20个城市均维持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各地继续组织落实各项预警应急措施,共同应对重污染天气过程。根据最新的环境空气质量形势预报结果,12月 22日,受冷空气影响,扩散条件好转,污染形势自北向南逐步缓解。北京市全天空气质量以轻至中度污染为主。 空气质量指数(AQI)评价指标主要有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等六项。AQI的上限值为500。 北京市对全市红色预警的1200余家企业应急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被检查企业均按要求落实了减排措施;继续加强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管理、禁限车辆查控、交通宣传引导等措施。天津市对污染较重区域进行地毯式检查,派出6个执法组分不同方向检查停限产企业的减产措施执行情况,市环保局利用自动监控系统加强对高架源监管,实时监控排放数据,并每隔2小时发布排放情况。山西省进一步加大工业企业的减排措施力度,重点工业企业减排效果明显;临汾市12月20日新增200辆纯电动公交上岗服务,目前临汾市公共交通的24条线路423台公交全部更换为纯电动公交车。河北省唐山市在原有红色预警应急措施基础上,要求自12月18日18时起,全市所有钢铁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生产环节——烧结机(含竖炉)停产,承担居民供暖任务的钢铁企业和相应的烧结机(含竖炉)除外。河南省12月19日晚召开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会议,决定从12月20日零时到12月22日24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重污染天气应对72小时统一集中行动”,重点围绕督查企业停限产、工地停工、机动车违规上路、企业违法排污、僵尸企业滥竽充数等行为。 有企业恶意应付检查,督查组离开现场后,重新开启烧结机、竖炉 环境保护部派出的16个督查组,继续就各地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督查。 督查中发现,唐山燕山钢铁有限公司、河北荣信钢铁有限公司、迁安轧一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唐山不锈钢有限责任公司、唐山兴隆钢铁有限公司、唐山港陆钢铁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烧结机、竖炉未按要求停产减排。尤其是河北鑫达钢铁有限公司、迁安市九江线材有限责任公司、河北津西正达钢铁有限公司等企业恶意应付检查,在督查组离开现场后,重新开启烧结机、竖炉。山东省菏泽中联水泥有限公司未按《菏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要求该企业停止生产,12月17日菏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Ⅰ级响应启动后,直到18日上午才停止生产,并用虚假生产台账应对检查。菏泽金盛热力有限公司自12月17日8点启动I级响应至12月19日下午5时,该企业一直未能将停限产措施落实到位。河南省鹤壁市瑞洲纸业、浚县生物发电有限公司、鹤壁市鸿飞碳素有限公司、濮阳同力水泥有限公司、天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孟州市正大皮毛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企业未落实减排措施,用电量不降反升,增加污染物排放量。山西省晋中市山西左权鑫源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安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宏安焦化科技有限公司、山西新泰钢铁有限公司、山西聚源煤化有限公司、山西太谷恒达煤气化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部分时段污染物超标排放。河南省沁阳市永威安防公司12月16日至18日二氧化硫不能稳定达标排放,个别时段小时均值高达1700微克/立方米。 北京市12月20日共处罚建筑垃圾、渣土等货运车违法行为568起,发现违反单双号行驶行为8万起、违反国Ⅰ国Ⅱ轻型汽油车禁行行为1.1万起,违法数量比19日分别下降38%、下降6%、下降8%。督查中发现,一些从事农产品运输的外埠车辆普遍为重型柴油货车,这些车辆存在使用强度大、车况差、超标排放严重的情况。天津市共查处机动车违反重污染天气尾号单双号限行交通违法行为9557起,其中,大型货车违反重污染天气限行交通违法行为670起,违法数量比18日分别下降了35%和14%。 环境保护部各督查组针对上述问题,已督促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依法严肃处理,尽快落实整改要求。 环保部辟谣七大误读 北方尤其是京津冀地区连日来雾霾笼罩,多地“爆表”,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网络上也有很多关于雾霾的分析和质疑。针对公众疑问,环境保护部20日邀请八位专家一一解读,看你关心的问题有没有解答。 误读一:京津冀的雾霾,其主要是由内蒙、陕西、山西这三个省区为主要污染源造成的,而雾霾最严重的京津冀三地自身产生的污染是次要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柴发合研究员:大量的观测分析和模式研究都表明,京津冀大气重污染主要是本地积累加上外地传输导致的。其中,京津冀三地自身的排放量大是最主要的因素,对PM2.5污染的贡献约为70%左右。京津冀区域国土面积虽然只占全国的2%,但2014年常住人口占全国的8%,煤炭消费占全国的9.2%,单位面积SO2、NOX、烟粉尘排放量分别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4倍和5倍。 在冬季采暖期间,京津冀主要城市的SO2日排放量比年均水平增加近一倍,一次PM2.5增加50%左右,NOX和PM10增加20%左右,VOCs增加10%左右。冬季采暖期间京津冀本地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是重污染天气高发的根本原因,一旦气象条件不利,就可能形成重污染。 周边省份的区域传输对京津冀PM2.5污染的贡献约占30%左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山东、河南两省的污染排放。此外,山西、内蒙和陕西的排放对京津冀PM2.5污染也有一定的贡献,但不是污染的主要原因。治理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有必要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进行联防联控。 在中、重度霾天气条件下应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适度减少运动量与运动强度,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外出应做好防护,佩戴符合安全标准的口罩,如KN90、N95、FFP1等。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