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布了2019年“恶名市场”(notorious markets)名单,其中,拼多多、淘宝等电商再度上榜。 USTR称,尽管拼多多和淘宝都表示采取了多项措施来降低平台上的假货数量,但是依旧遭到了权利持有人的投诉。据悉,去年,拼多多和淘宝就被列入了这一名单中。 除此之外,受“假货”问题困扰的电商远不止此。据了解,亚马逊的5个外国网站也被列入“恶名市场”名单,这是美国企业首次被列入该名单中。针对此次被列入恶名市场名单,亚马逊称,公司是特朗普政府“公报私仇”的受害者。 无论真如何,可以肯定的是,自电商平台诞生以来,“假货”便成为电商永恒的痛点。 国内专业电商消费调解平台“电诉宝”发布的《2020年Q1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监测报告》显示,2020年Q1国内网购投诉占全部投诉58.24%,而在众多网购投诉中,网络售假占比高达5.75%。 当然,面对“假货”,各大电商平台也做出了努力。最新消息显示,今年4月26日是第20个世界知识产权日,阿里打假联盟(简称AACA)170余全球知名权利人发布联合倡议,呼吁全球各国、各权利人、各平台联手推广互联网知产保护技术,合力遏制假货跨国境、多平台流窜态势,禁绝假货治理洼地现象。 现如今,假货丛生似乎已经成为了电商行业去不掉的“底色”,而国内网购依旧为电商行业投诉“重灾区”。 编者认为,打假并不能仅靠电商平台、商家,或消费者任何一方的努力就能完成,应该面向整个产业链的参与者,提高集体的产权认知,多方共同维护并建立健康的产业群体。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