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的开通,极大的带动国内相关商贸企业的进出口发展。毕竟此前通过海运运输,不仅成本高,而且运输周期长。数月的运输时长,极大限制了进出口企业业务效率的提升。 前几日,央视直播展示了北斗卫星跟踪中欧班列轨迹,实现铁路冷链物流运输位置实时监测的“黑科技”。不过,被央视看上的中欧班列冷链运输,本身就是个“黑科技”,中国铁路也在其官方平台上为大家揭秘。 据介绍,当前我们国内所享用的德国进口啤酒、白俄罗斯牛奶、法国葡萄酒等商品,最快22天就能够运到国内,它们都是通过中欧班列的冷链车来运输。 冬天,中欧铁路沿线,如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等部分地区温度低至零下25℃。而这些工业产品的储存温度不能低于零下20°C。因此,铁路冷藏集装箱就被投入使用,解决工业产品的冬季冷链运输难题。 该冷藏集装箱,每个都配备有一个超大号的“空调”,可以将该种集装箱看成一个大号“冰箱”。 同时外部的“空调”设备,使用燃油为燃料,配备有800L的大油箱,可满足中欧班列单程22天的运输需求,适用-45°C至+45°C的室外工作环境,能为集装箱内的工业产品提供适宜的储存环境。 此外,冷藏车厢的实时状态,还能被远在千里之外的遥控设备控制。工作人员只需动动手指,就能通过检测平台对冷藏箱的开关门状态、电瓶压力、油箱油位、箱内温度、湿度进行实时监控。 并且,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远程控制冷机的运行状态,实现中欧班列冷链运输全程24小时可视化、可控化。一部手机就能变成这个“大型移动空调”的“万里遥控器”。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