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科技快报 科学资讯 查看内容

袁隆平再创奇迹:这种水稻至少解决8000万人粮食问题

2018-05-26 03:04:47 来自: 央视财经

  88岁本应该颐养天年,但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却始终没有退休,这位在人类反饥饿史上写下光辉一页的科学家,如今又在忙着研制新型水稻,一种在盐碱地里也能生长的海水稻,他想通过海水稻种植化滩涂为良田,让寸草不生的盐碱地稻花飘香,袁隆平真的能做到吗?

  原标题:【厉害】88岁袁隆平再创奇迹:这种水稻至少解决8000万人粮食问题!

  袁隆平梦想再造一个湖南省的粮食产量 目标改造一亿亩盐碱地

  66岁的张永法一直生活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王林庄,离他们村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盐碱地,一片荒凉。他清晰记得,在他小的时候,这一大片盐碱地曾经是水稻田。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王林庄社区村民 张永法: 1963年、1964年那个时间,我们村在桃源河两岸,种过水稻,长势很好。这个水稻基本都在50公分以上,穗子也很好,我们都分着吃了。后来1964年一场自然灾害,把这个稻穗,水泡了三四天,捂烂了。到后来连年干旱,排不出涝去,这个盐碱就变成荒地了。

  很难想象,上个世纪60年代初,这块盐碱地还能耕种水稻,那为什么会变成盐碱地呢。原来,离这块地200多米远的地方有一条河,叫桃源河,河流下游20多公里,就是黄海胶州湾,一旦遭遇灾害天气,海水就会顺着河道倒灌到地里,经过几十年海水的浸泡,这些原来种庄稼的耕地,就逐渐变成了现在的盐碱地。不仅种不了庄稼,有的地方连野草都长不出来。村民们十分心疼这块地,开始试着把土地改作它用。

  张永法:后来弄地养鱼,还有养虾的,也不生产,产量很低,一个是水质的问题,它因为这个碱性;二是土壤含盐咸度很大。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原来的良田变成盐碱地后,可用来种庄稼的耕地就少了,有时村民们还会遇到粮食不够吃、饿肚子的情况。

  目前,王林庄社区总人口4000多人,占地面积是8000多亩,盐碱地就有4000多亩。

  山东东营市垦利区二十八村,同其他沿海村一样,村里也有大片大片的盐碱地,现在已经撂荒30多年,村民们既痛惜又无奈,但是除了叹息、心疼外,他们也想不出其它更好的办法,更不知道怎么利用这些土地。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永安镇二十八村村支部委员 毛建民:你看这个地方,下了雨长点草,不下雨什么也不长,发白。现在我们村总面积6000多亩,可耕种面积现在就是3000多亩。

  不仅是山东,中国的盐碱地面积已达9900多万公顷,全球盐碱地面积更是高达9.5亿公顷。而另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等多家机构发布的《2017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全球各地2015-2016年间,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口,从8000万猛增至1.08亿。

  如何把面积惊人的盐碱地利用起来,改造成良田,让更多人不再为粮食发愁,这成了很多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梦想。而研发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也是88岁的世界杂交稻“之父”袁隆平的又一个梦想。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袁隆平:海水稻发展到1亿亩,最低要求生产300亿公斤粮食,生产一个湖南省的粮食总产量,多养活8000万人口,这是我的梦想。

  袁隆平,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创造了水稻亩产上千公斤的世界纪录。如何能够生产出更多的水稻,是他毕生追求的目标。而这一次,他把科学目光投向了盐碱地。

  盐碱地除了特殊环境生成外,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海水的侵蚀。我国盐碱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平原的低地、湖边或山前冲积扇的下部边缘,以及沿海地带。如果能将我国近一亿亩盐碱地改造利用,生产农作物,可解决8000万人的粮食问题。

  多地试验海水稻 农民每亩地可增收500多元钱

  88岁的袁隆平坦言,海水稻研究属于水稻杂交的一种,对他来讲,这一新课题既是挑战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虽然压力、难度很大,但他希望有生之年,能够研发成功,并大面积推广到全世界,为世界粮食安全和促进世界和平发挥积极作用。

  面对这样一个星辰大海的宏伟目标,耄耋之年的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如何攻坚克难、勇攀科学的高峰?在世界杂交水稻研究享有盛名的袁隆平,是怎么和海水稻结缘的?又为何选择在青岛研究发展海水稻呢?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袁隆平:它的研发条件比较好。盐碱地也比较多,海水稻研发中心就设在那里。我们今年在山东的青岛、东营、还有在江苏、浙江都布了点。

  袁隆平介绍,光山东半岛就有数百万亩盐碱地,是个良好的实验田。近几年,山东已经投入大量资金,着手尝试解决盐碱地再利用问题,他们的想法与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一拍即合。

  2016年8月袁隆平团队正式入驻青岛国际院士港。眼下杂交“海水稻”已经成为袁隆平最急迫的一个科研项目。2018年,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将继续在国内不同气候区发起,建立5到10处海水稻示范种植推广基地,用2到3年时间在技术层面和经济层面,为海水稻产业化推广提供成熟解决模式。

  中共青岛市李沧区委书记 王希静:像我们对袁隆平先生的综合资助经费,就是他生活经费,我们一年资助600万元,对他团队产业扶持资金,可以达到1个亿。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又给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建了4500平方米的实验基地,连装修带设备,又得大概8500万元,这就是5个亿,这边加起来就是6个多亿了。

  研发海水稻的大平台建起来了。接下来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研发出海水稻?袁隆平告诉记者,所谓海水稻,并不是浸泡在海水里生长的水稻,原因很简单,海水太咸,根本种不了水稻,我们通常说的海水稻,是指在盐碱地上也能生长、能够耐盐碱地的水稻。

  在盐碱地上,选用什么样的水稻来进行实验呢?袁隆平团队充分发挥自己所擅长的优势资源,将研发主攻方向,集中在杂交稻的配种育秧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袁隆平:我们就是用半野生的水稻,跟我们栽培稻杂交,搞杂交种,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科技快报网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