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消息,00后们是如何使用网络的,你了解吗?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及网络安全情况调研报告》显示,中国13-18岁的青少年每天上网时长控制在2小时以内,短视频迅速崛起成为青少年上网娱乐休闲的主要方式之一,超7成遇到过网络欺凌。 该报告由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以及腾讯公司联合发布。 以下为报告部分数据摘录: 约半数青少年每天上网时间在2小时内 根据调查显示,当代青少年网民的触网年龄愈发提前,约有超过六成的青少年触网年龄在6-10岁,且八成以上都具备较强的网络使用能力,接近半数的青少年每天上网时长都能控制在两小时以内,24%的青少年每天上网时长达到2-4小时。同时随着网络接入的便捷和普及化,青少年上网地点集中在家庭。 短视频成为青少年娱乐休闲生活新方式 听音乐因为其伴随性的特点,是青少年网络娱乐生活中频率最高的活动,几乎总是在听音乐的青少年占比达到29%。还值得关注的是,短视频迅速崛起,和音乐一起成为青少年娱乐休闲生活的新方式,就频率来说,有20%的青少年表示“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每天看几次”的比例也接近10%。其次依次为电影/电视、游戏类,接触频率则主要集中在“每周一次”上,占比分别为41.68%、38.95%,而从不看电影/电视、打游戏的占比则分别为15.56%、26.82%,可能是由于电影电视的时长原因以及家庭对游戏的监管趋严所致。换言之,青少年看电影/电视、打游戏热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网络学习常态化 利用网络来学习也是青少年上网的重要活动内容,如“做作业/解题”,对其表示很关注的青少年占25.58%,表示稍微关注的占42.57%。除了表现出了较高的关注度,青少年对网络上和学习有关的具体内容,包括搜索资料和信息、写作业和查单词都表现出了较高的使用频率,这两项内容每天必做的青少年比例都超过了20%。而每天也有22%青少年通过网络了解新闻时事, 36.32%的青少年非常关心社会热点,常常在网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超7成青少年遇到过网络欺凌 调研报告显示,三分之一青少年在网络上遇到过色情信息骚扰,遭遇场景包括社交软件、网络社区和短视频等;遇到过网络诈骗信息比例则为35.76%;而遇到过网络欺凌的青少年比例最高,达71.11%,其中以网络嘲笑和讽刺、辱骂或者用带有侮辱性的词汇的形式比例最高,其余表现形式还有恶意图片或者动态图、语言或者文字上的恐吓等,遭遇场景多样化,包括社交软件、网络社区、短视频和新闻评论区域等。 面对网络风险青少年愿意和父母沟通比例不足10% 根据调研报告,不管是面对色情信息、诈骗,还是网络欺凌、网络骚扰,“当作没看见,不理会”是青少年最常用的应对方式,占比分别高达76.43%、68.12%、60.17%、63.74%。但引发关注的是,青少年虽多不理会,但也不愿“告诉父母”,沟通比例最高的是诈骗风险,达到15%,而针对网络欺凌和网络色情信息风险和父母沟通的比例均不足10%。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想同学或朋友进行沟通。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