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产手机的崛起,电子消费行业国产力量逐步稳定,不少国际大厂将锚头指向更大利益的电视市场。最近又传言称,OPPO、VIVO、华为等手机行业的大佬正在调研电视市场,将有可能开始涉足电视行业。相比于格力做手机,OV、华为做电视的消息反而没有让人觉得特别惊讶,甚至有些期待。那么,为什么面临着寒冬的互联网电视行业,有这么多的大佬想要“插一脚”呢? 是什么让厂商蜂拥而至 原因1:眼红其他品牌的成功 曾经的电视行业,只有传统的电视品牌,像TCL、海信、索尼这样的大牌,早早地占领了行业的半壁江山。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于电视智能化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厂商在这方面感到力不从心。 2013年,一个叫“乐视”的品牌,以“颠覆者”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从一个做视频网站的公司转身变为电视品牌,打着超高性价比、超高配置冲出市场,在新兴的互联网电视品牌中一度稳居第一,在乐视电视销量巅峰期,甚至达到了国内每售出5台电视,就有一台是乐视超级电视,这个数字足以让这个“后起之秀”感之骄傲。 但是乐视的好景不长,尽管乐视电视在消费者心中口碑还不错,但资金链短缺让乐视集团一度陷入谷底,就在乐视电视节节败退之际,小 米电视趁机逆袭而上,同样是打着性价比为王,借着手机的品牌效应,让电视有了爆发式的发展。如今电视线上市场的排行榜上,小 米成为销量和销售额双第一,虽然没有包括线下的数据,但对于小 米来说取得这个成绩也是可喜可贺。 看到自己的竞争对手在电视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各大手机厂商当然坐不住了。 原因2:走生态链模式,壮大生态链,分担风险 生态链就像食物链一样,一环扣一环,每一环之间又互相影响,当前的企业战略已经逐渐成熟,野心也越来越大,从曾经的在价值链中选择一个位置着力发展,到如今搭建自家的平台,并基于平台形成一个生态,打造自家的生态帝国。再加上“互联网+“的推行,产业”生态化“势在必行。 生态化也是分散一个企业风险的方式,也是未来企业发展的趋势,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意识和思路。就是所谓的“风险分散原则”。以小 米手机为例,从做手机到如今的“百货商店”,围绕手机这个核心打造生态链,就是大范围分散风险。 小 米手机在2016年销量下滑高达36%,销售额比降数百亿,好在生态链争气,号称销售150亿,为手机部门弥补了损失,所谓“跷跷板效应”。 由此看来,OPPO、VIVO、华为涉足电视行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手机行业的经久不衰,两者相辅相成,壮大自家的生态系统,还能分担一定的风险。 原因3:手机行业稳定,红利不够 随着智能手机发展逐步稳定,手机在销量上已经很难实现巨大的突破,国内智能手机的红利期已经成为过去式,同时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也开始出现下滑趋势。根据数据表明,今年6月份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3661万部,同比下降12.4&,上半年累计出货1.96亿部,同比减少17.8%。 OV、华为作为手机市场中的佼佼者,也深知国内市场不复当年,尽管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增加销量,但对于主要的国内市场来讲,必须要积极寻求新的业务拓展后续发展。 作为一个以手机出身的品牌,拓展其他业务,电视是最好的出路,电视可以说是占据了家庭应用中的一大场景,如此大的经济价值,OPPO、VIVO、华为自然不想错过这么大的市场商机。 如今的电视市场 互联网厂商 上面讲过乐视电视作为互联网电视行业的源头,销量一度领先,却因资金链短缺跌入谷底。连续11个月跌停板后才迎来开板。 反观小 米电视,电视在行业中销量高居第一,在这样漂亮的数据同时,小 米也保持了稳步增长。在互联网电视行业,小 米作为老大一个是当之无愧了,一家独大占领了互联网电视行业的半壁江山。 传统厂商 传统的电视品牌阵营海信、TCL、夏普正在加速争夺互联网电视品牌的市场,并以利润强占市场。经历了互联网厂商的打击,传统厂商也越来越成熟,大量巨头已经开始布局线上、线下,并且着力打造电视内容,压得互联网电视品牌无法呼吸。 跨界进入市场难 虽说行业留给后来者的机会还有,但对于一个新兴行业,OPPO、VIVO、华为并不能将手机行业的成功复制到电视行业,同时由于电视行业和手机行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