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起床先刷一把微信朋友圈,漫长的通勤中摇摇晃晃看王思聪在微博抽奖又开奖,中午 12 点戳开饿了么或美团,下午茶摸鱼时打开淘宝,瞅一眼双十一的快递进度。 这就是我们最平凡的一天。 ▲ 图自 Social Media Explorer 生活在 2018 年,当互联网成了水电煤一样的存在,我们越来越难以想象它缺席的场景。而居住在伦敦的自由职业创意者 Thomas Ollivier,最近却想将科技带回充满怀旧气息的 80 年代。 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年代,硅谷巨头们会是什么模样?在项目「Re: Birth」中,Ollivier 尝试将这些科技公司跟风靡 80 年代的电子产品和玩具扯上关系。 如今被年轻一代调侃称爸妈才会用的 Facebook,在 Ollivier 手里变成了一个寻呼机。新消息来临时它会哔哔作响,但更多时候,Facebook 牌寻呼机只是在冷漠地告诉你「没人点赞」。 被 Facebook 收之麾下的 WhatsApp,在 80 年代或许会以对讲机的姿态存在。「Over over」,以杂乱的背景音彰显即时通讯工具的威严。 Instagram 牌一次性相机,帮你留住有趣或疯狂的时刻。而 Snapchat 就是一款不会存档的游戏机,阅后即焚嘛,一期一会,活在当下。 有什么比拥有一台 Spotify 随身听,边走边踩着节奏摇摆来得拉风? 至于流媒体平台 Netflix,在 Ollivier 的想象力中变成了一个类似万花筒的眼镜。 这种眼镜的真实原型名为 View-Master,里边放有 7 对 3D 立体的透明彩色照片,可以通过拨弄开关切换照片和场景,给人一种置身白宫,或是亲眼目睹月球的感觉。 ▲ 现实中的 View-Master 就是这种操作 Google Search 牌拼写机,随便按,随便问。 至于设计师们的好朋友 Adobe Illustrator,当然就是让大家放飞的画板了。 Ollivier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他只想创作一些有趣吸引人的东西,但如果看客有心探寻,你是能找到深层意义的。 一边是我们熟悉的科技,另一边是被日渐淘汰的复古老东西。但在科技大步向前以前,这些老东西也曾是某一代人珍爱过的时髦玩物。 ▲ 你会怀念那些老东西吗? 满屏的怀旧之情要溢出来了。想想,如果时光倒流 30 年,你离不开的微信、微博和淘宝又会以怎样的姿态存在? |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