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科技快报网 首页 科技快报 IT资讯 查看内容

VR/AR/AI:未来可以和过世的亲人在虚拟世界里互动

2016-08-16 03:08:31

VR/AR/AI:未来可以和过世的亲人在虚拟世界里互动

 

JB:不!已经有很多优秀的学者和大公司对 VR 疼痛展开研究,很早就有行业对话了。这次不同的地方在于硬件设备更贵,采用新设备就需要考虑更多。但医院确实给人们带来了家用、设施、物理治疗系统。

主持人:这是一个可行的 B2B 模式,而非真正的消费者应用,对吗?

JB:是的。但总体说来,我强烈地感受到在未来一两年,这些都是关键应用领域。不需要把 VR 应用全面铺开,找到需要 VR 技术的地方就可以了。VR 不是万金油,电影仍然是伟大的,文字也不可或缺。

你知道,当学生们来到实验室向我推销自己的 idea(毕竟在斯坦福,人人都有创业的想法),如果有 20 个和 VR 相关的,那至少有 19 个都可以用视频、文字或其它技术解决。

换句话说,VR 不是为一切服务的。沉浸感也不是免费的,我们应该把 VR 放在适合它的地方。

主持人:在未来十年里,VR 还是 AI 更具冲击力?

JB:这实际上很容易回答。没有 VR,而是三项独立的技术:一个跟踪你的动作,我们称之为动作捕捉;一个是渲染,从新的位置和不同的角度重绘图形,这主要是计算机视觉;另一个是显示,计算出光学展示人的感官信息,定位使用空间化立体声扬声器、气味和触觉。

如果没有 AI 的进步,以上三种技术都将一无是处。所以这一票我投给 AI。

主持人:换个话题。在 Pokémon GO 出现之前,科技大佬们都在谈论:先 VR 后 AI。随着 Pokémon GO 的流行,人们又开始说 AI 将在 VR 之前接触到更多消费者。

JB:我觉得 Pokémon GO 是一个精彩的游戏,但不是 AR 游戏——它只是在一个视频图像中加入了可爱的小图片,但他们做了正确的事情。

来实验室参观的体验者

主持人:你会做 AR 研究吗?

JB:我们实验室,仅仅研究纯粹的 VR 沉浸感。我喜欢的是这样一种世界:人们可以戴上头显,把精力完全放在模拟、学习、体验上,然后摘下头显,到外面去。我喜欢这种每天持续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的虚拟世界。

当然 AR 也很棒,可以挣大钱,让玩家们每天花好几个小时在其中。

主持人:你认为还要多久,人们才能用 VR 设备在虚拟环境中与其他人互动?如果人们画下亲人的样子,当他们过世后,你们可以在虚拟世界里互动。我们距离这样的模拟世界还有多远?

JB:达到的技术水平,要能捕捉某人化身的样貌、动作和非语言的细微差别。但很多公司的动作捕捉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例如 IBM 的 AI 捕捉技术。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社会学家 William Bainbridge 对研究个性捕捉很有心得,这也是在虚拟世界中互动的要求之一。

虽然这个话题很有争议,但你可以想像得到,很多颇有智慧的人都投入精力在研究。

主持人:你是说由高科技做出的实体?

JB:这些技术组合起来可以创建 3D 模型,看起来就像你一样。他们可以捕捉到你的笑容,你非语言的细微差别,你移动和标记的方式。

现在的问题是…… 如果我能捕捉到你的化身,然后 30 年后向你的化身提一个问题,但并不是 30 年的那个输入,它会产生一个新的响应吗?在我看来,这不太可能。

LG:听起来这既是一个 AI 的问题,又是一个 VR 的问题。很多类似的技术都取决于 AI,这种技术实际上能够处理新信息,进行逼真的模仿。

JB:从互动的角度考虑,这种技术更多的涉及 AI,而不是 VR。但我想强调的是,这里存在一个很大的哲学问题:如果我现在就把你抓住,你所做的一切都在那里,你的化身就是 3D 高保真的。五六十年后,你的下一代、下下一代,都可以在你身边走来走去,从不同的角度看你,坐在你的腿上。

主持人:太好了!现在就开始吧,我要永远活着。

本文编译自 Recode,原文标题为 Full transcript: Stanford virtual reality expert Jeremy Bailenson on Too Embarrassed to Ask。

题图来源:ART19

1234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由网友自行在页面发布,上传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内容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网站对内容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发布者:admin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
意见反馈 科技快报网微信公众号